在陪伴中成长
铜川市老年大学朗诵与表演艺术专业授课教师 王玉
2025年9月初,在铜川市老年大学教师工作座谈会暨教师节庆祝活动上,我再一次接过学校颁发教师聘书,成为我作为朗诵专业教师第三年的新起点。
作为一名“八零后”,在职场中已经不算年轻了,但是在老年大学做老师我这个年龄还真是个“新青年”,因为教室里坐着的大多数学员,都是“五零后”“六零后”,也许其中还有我上学时的老师,可想而知是何等的压力。
加入老年大学大家庭以来的两年也是我个人成长很有意义的两年,可以说每一节课都是对我的一次历练。因为备课需要,我重新学习了播音发声的基础技巧与理论知识,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当我信心满满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面对学员们的热情欢迎,让我一时间有些不好意思,所幸没有自乱阵脚。回想起第一次期末考试,我原以为大家只是拿着准备好的稿件依次上台展示就可以了,没想到当我走进教室,发现学员们都仔细的化了妆,换上了演出服,还有阿姨准备好音响和话筒,面对大家的时候我都有点无地自容了,觉得有愧于大家的认真与热情。
我也经常想“朗诵”是什么?对专业演员来说,它是舞台上的华彩;对普通人而言,它是情感的出口。而在咱们的课堂上,朗诵更像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经历过岁月沉淀的学员们,用声音重温青春的激情、家庭的温暖、时代的变迁;它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独居的老人找到共鸣,让沉默的长者勇敢表达,让每一句“我想说”都能被世界听见。
在老年大学任教这些年,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员们获得的奖项,而是他们教会我的“三颗心”。
赤子之心。学员阿姨为了练好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反复揣摩,还会在课间和课后专门单独与我交流,并分享录音,那份认真劲儿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乐观之心。叔叔阿姨们在学习和训练中总是能够从容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乐观的心态深深感染着我,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员们在各类演出中成功演绎了《百年交响》等经典节目,用气韵诠释“老骥伏枥”的豪情。
感恩之心。作为一名“八零后”参与到老年教育工作中,要面对“五零后”“六零后”自己父辈的这些叔叔阿姨们,我总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咱们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因为我觉得我是个晚辈,可是叔叔阿姨们每次不论在什么地方见到我都会亲切地叫我王老师,而且在这两年的交流相处的过程中,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和大家相处的乐趣,让我懂得感恩,也学会如何表达爱。
从这学期开始,朗诵专业正式升级为“朗诵与表演专业”了,这也得益于上学期教学成果展演时学员们自导自演的话剧片段《家有九凤》的成功演出。
今后朗诵与表演专业将突破局限,我会带领大家尝试方言诗、情景剧、配音秀等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让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我坚信,朗诵、表演不是专业演员的专利,而是每个人终其一生的浪漫。它教会我们:即使白发苍苍,依然可以字正腔圆地拥抱世界;哪怕步履蹒跚,也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在这次教师座谈会上,听到吕亚辉老师讲的他作为一名学校的资深教师见证了铜川市老年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捷发展的风华十年,很荣幸我也终于能够参与其中,作为老年教育工作战线的新兵,我想向所有为老年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校领导与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签发人:铜川市老年大学校长吴元;报送人:铜川市老年大学朱玉玉)